【资料图】
中国昌吉网讯(记者左武银、杨海军报道)8月13日清晨,太阳从东山梁探出半个红彤彤的脑袋,46岁的杨盛友起来给住宿的游客做早饭。在木垒县照壁山乡河坝沿村,经营一座狮子崖客栈,看着连绵起伏的山旱田青了又黄,他很享受这种生活。
“从太爷爷起,我家就住在这旮旯儿,就靠这山旱田。”看着客栈南面的一片山坡,几位农民正在蓝天白云下的山旱田劳作,杨盛友悠然地对记者说,“上几辈人种田,是为了吃饱肚子;我也靠这山旱田,吃的是‘旅游饭’,干的是‘美丽经济’。”
木垒县七彩斑斓山旱田有4万多亩,分布于天山北坡丘陵地带的照壁山、东城、西吉尔、英格堡等乡镇。这里远山如黛,地如涛涌,春华秋实,鸡犬相闻……守着“世外桃源”,村民们曾经过得清贫。1986年木垒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,“贫困帽”2018年摘掉。
“这里气温偏凉,缺水,只能种小麦、豌豆等耐旱作物,一年一茬,亩收入千把块钱。”杨盛友说,光种田富不了人,好多人都不种田出去找活干。他虽种着田,却从2016年起在山旱田里开起了客栈,每年收入10万多元。
“要把山旱田当作公园来经营,把村庄当成景区来建设,要让美丽山旱田‘长’出‘美丽经济’。”木垒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巴里根说,前几年木垒人转变发展观念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道路。
2016年,天山木垒旱田农业公园建设项目应运而生,三年间升级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——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,将木垒县南部山区自然、历史、人文景观串成旅游环线推向市场,一直火爆。这个项目正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业,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,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的大胆实践,从而开启了旅游业持续“井喷”的“盖子”。仅2022年,全县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,比2016年增长两倍还要多;今年截至7月底,全县接待游客178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9.43亿元。
观念生“金”。山旱田景区内的乡镇、村庄、村民既要颜值,也要产值,坚持美丽乡村建设,以美丽乡村催生“美丽经济”——以农耕文化为魂、美丽田园为韵、生态农业为基,建民宿、客栈和农耕文化广场等,推进农旅深度融合,实现了从“美丽生态”到“美丽经济”的转变。
“好生态好环境,能大把赚到钱呢!”河坝沿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刘永学说,7月以来,村子每个周末最高接待游客超过万人。今年村子投入千万元,全面进行传统村落提升改造,不断满足村民和游客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。